隨著企業營運日益仰賴數位系統與網路資源,網路攻擊的風險也與日俱增。這些攻擊可能導致資料外洩、營運中斷,甚至損及品牌信譽。為提升企業的資訊安全防護力,以下彙整當前最常見的 20 種網路攻擊手法,協助企業識別潛在威脅、及早部署防禦機制:
一、癱瘓系統運作的攻擊類型
1. DoS / DDoS 攻擊
透過大量非正常請求癱瘓系統資源,使其無法提供服務。DDoS 更是由多部受控主機發起,常用來癱瘓網站或當作入侵前的掩護。
2. 勒索軟體(Ransomware)
加密檔案或鎖定系統,迫使受害者支付贖金換取解鎖金鑰。攻擊可能潛伏數週才發作,企業關鍵資料極易遭殃。
3. 網頁掛馬攻擊
駭客將惡意程式碼植入網站中,當使用者瀏覽該網站即遭感染,無需點擊或下載任何東西。
4. 蠻力破解(Brute-force Attack)
透過大量嘗試各種密碼組合來取得帳號登入權限,尤其針對弱密碼、高權限帳號。
5. SQL 注入攻擊
駭客在輸入欄位中植入 SQL 指令,操控資料庫提取、刪改或刪除敏感資訊。
6. XSS 攻擊(Cross-Site Scripting)
透過跨站腳本將惡意指令植入正常網頁中,使受害者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執行惡意操作。
7. 網站應用程式攻擊
包含 CSRF(跨站請求偽造)、參數竄改、Session 劫持等,目的是繞過安全驗證邏輯或取得用戶憑證。
二、操控用戶行為的社交工程攻擊
8. 網路釣魚(Phishing)
以看似合法的信件或網站誘騙用戶提供帳密或下載惡意程式,是最常見的攻擊手法之一。
9. 魚叉式釣魚(Spear Phishing)
針對特定對象量身打造釣魚內容,更具欺騙性與破壞力。
10. 鯨釣式攻擊(Whaling)
鎖定企業高層如 CFO、CEO 發動釣魚攻擊,企圖竊取財務或策略性資料。
11. 密碼攻擊
包含社交工程、猜測、肩膀攻擊(Shoulder Surfing)、蠻力破解與字典攻擊等手法。
三、竊取通訊與資料的隱匿型攻擊
12. 中間人攻擊(MITM)
駭客在使用者與網站之間攔截資料,可能竊取帳密或修改傳輸內容。
13. 竊聽攻擊
主動或被動監聽網路封包,擷取敏感資訊,特別是未加密的傳輸路徑。
14. 連線劫持(Session Hijacking)
駭客劫持使用者與伺服器之間的連線,冒充合法用戶存取服務。
15. URL 解釋攻擊
利用網站的 URL 結構漏洞,猜測並進入應受保護的後台或管理頁面。
16. DNS 偽造(DNS Spoofing)
駭客更改 DNS 導引路徑,將使用者導向假網站,藉機竊取資訊。
四、系統與內部弱點的潛藏風險
17. 特洛伊木馬程式(Trojan)
偽裝成正常檔案或應用程式,讓使用者自行下載並執行,進而控制系統或竊取資料。
18. 惡意軟體(Malware)
泛指病毒、蠕蟲、間諜軟體、木馬等,透過多種載體感染系統並執行破壞性任務。
19. 內部威脅
來自公司內部的員工,可能因報復、利誘或疏忽,導致機密外洩或系統癱瘓。
20. 生日攻擊(Birthday Attack)
針對加密演算法中的雜湊碰撞(Hash Collision)漏洞,進行資料偽造或欺騙驗證系統。
預防勝於治療,資安沒有僥倖
了解上述 20 種常見攻擊手法,是企業建構資安防護的第一步。建議企業導入以下機制強化防護:
- 實施多因素驗證(MFA)
- 定期更新防火牆與資安系統
- 建立權限控管與稽核制度
- 強化員工資安教育與釣魚演練
- 資料定期備份與異地保存
- 導入端點偵測與回應系統(EDR)
網路攻擊不分規模、不分產業,唯有從觀念、制度、技術三方面同步進化,才能真正打造企業資安防線,化危機為轉機。